定定偎這過 嚨無來加油

不誇大 不作假 講真話 夠客觀

樂趣,來自驅動力 跨領域性能車暢快遊

樂趣,來自驅動力 跨領域性能車暢快遊

瀏覽人次:54580

樂趣,來自驅動力
跨領域性能車暢快遊

前驅 VW Golf GTI

後驅 Mazda MX-5

四驅 Kia Stinger 3.3 GT AWD

驅動方式,主宰一輛車的操控特性,大致來說,前驅車聽話易控,後驅車活潑有趣,四驅車抓地力高,只要選好一條適合兜風的路線,認真地開上一回,必能領略其中的差異性。

 

試車組找來三部跨級距性能車,選一條結合低、中、高速的山道,徹底感受各種驅動方式的駕馭樂趣。

 

關於路線

三種主流的驅動方式,各有各的特色與擅長領域,因此試車組規劃一段綜合性山路,由新北市汐止區上北31線道(汐平公路),至平溪後轉106縣道,續往台2丙基福公路,這段數十公里的路程包含一般彎型、低速髮夾彎、中速與高速彎等,是測試性能車的絕佳路線。

 

四驅代表

Kia Stinger 3.3 GT AWD

在V6 Twin-Turbo引擎壓榨下,這部中大型四門跑車擁有366ps/52kgm最大動力,雄厚聲浪與紮實推力自是少不了,不過更有趣的是在AWD驅動下的動態表現,有後驅車的靈活又有四驅車的穩健,能夠在中高速彎盡情施展身手,痛快不已!

 

以後驅為基礎的AWD

乘用車所使用的四驅系統有很多種,大致區分為以前輪驅動為基礎,及以後輪驅動為基礎,前者普遍講求安全、節能,後者則訴求樂趣,因此同樣是四驅,性質仍有天南地北的差異。

 

以BMW為假想敵所推出的Kia Stinger,底盤基礎是後輪驅動,如此才能展現靈活運動性;至於頂級的3.3 GT車型則採用AWD全時四驅,畢竟它所搭載的3.3升六缸雙渦輪引擎可以爆發出366ps/52kgm最大動力,以AWD取代FR才能在激烈操駕時擺脫輪胎打滑、以致難以駕馭及動態穩定系統頻繁干預的問題。而Stinger 3.3 GT所搭載的AWD系統就是由後輪驅動演變而來,在傳動軸上設有主動式扭力分配機構,能視抓地力狀況主動調節前後軸輸出比率,不過既然是以後驅為基礎,因此輸出比例上還是後輪佔多數,是屬於穩定兼具後驅樂趣的設定,至於樂趣成分有多高,得好好跑一趟山路才知道。

Stinger體型雖大,但窄彎中卻能展現不俗的身手,關鍵就在車尾反應活潑,不會拖泥帶水。

 

出彎帶甩增樂趣

Stinger是一輛頗有份量的豪華四門房車,不過在裝上V6雙渦輪引擎後,強勁的性能表現讓人暫時忘記它的豪華本質,一心只想在汐平公路的一開始就緊追前面兩輛小跑車,能貼多緊就多緊。

 

上山的一開始屬於中等速度節奏,這對Stinger 3.3 GT頗為有利,因為力量得以發揮,也不會受限於較龐大的體型而難以在窄彎中施展。在雙渦輪輔助下,使用Sport模式加速感就十分澎湃,引擎聲浪亦渾厚悅耳,再加上我們把聲浪模擬系統調至最強,也就增加了排山倒海的氣勢,十分催情。不過山路講求的是加速快也要煞得穩,Stinger 3.3 GT配置了Brembo前4/後雙活塞卡鉗,入彎前重踩煞車,車速很快就緩和下來,頭尾穩定性也不差,不會有車尾劇烈幅舉的漂浮感。

 

以中大型房車來說,Stinger 3.3 GT的轉向算是精準俐落,雖然仍帶有些許轉向不足,但是不構成威脅,只要持續拿捏好油門深度,即可一氣呵成出彎。在殺彎過程中可以感受到Stinger 3.3 GT的車身配重與四驅系統都經過細密計算,因為在幾個急彎中猛力將車頭丟入,也依然可以做出精準的指向,而不是毫無頭緒的推頭。更有趣的在於就算試車組沒有關閉循跡控制或動態穩定系統,於出彎時只要持續給上油門,車尾就會輕微甩出,類似後輪驅動車的反應,在稍微反打方向盤的同時,電子系統就介入把車尾穩住,不讓轉向過度繼續發酵,也就是因為這股滑移的力量,讓進彎到出彎的速度可以一貫延續,不會中途被羈絆住,一部車長4.8米的四門房車能有此表現的確難得。

 

▲3.3升雙渦輪引擎可爆發出366ps/52kgm最大動力,十分有利於直線路段衝刺,同時輸出也不至過於猛烈而難以駕馭。

▲8AT變速箱雖然沒有刻意調校得性能化,但是換檔速度不慢,且節奏感良好。

▲DRIVE MODE共有五段設定,調到Sport+後會關閉循跡系統,更增加車尾出彎的活潑感。

▲以後驅為基礎的AWD系統,在ESP OFF且出彎補足油門後,就會出現Oversteer的反應,當然,它的滑移幅度又不像後驅車那般劇烈,更加安全易控。

 

髮夾彎處變不驚

Stinger 3.3 GT帶給試車組好一段刺激又暢快的旅程,但是過了山頂後的下山路段,是另一個考驗的開始,因為這裡有連續小彎,有接二連三的髮夾彎,加上長下坡等地形,對於一輛大馬力且噸位不輕的中大型四門房車來說並不容易施展,尤其是煞車系統普遍來說都會有過熱衰退的情況,所以最好能省著點用。

 

儘管彎路是刁鑽的,不過AWD底盤讓四輪都有穩健循跡力是不會改變的,在細心控制油門與方向盤的結果下,Stinger依然是受控安全的,高抓地力可以克服刁鑽地形,竭盡所能地讓車身貼在路上,不用怕推出或甩出路面,就算汐平公路有許多的顛簸、許多的起伏,從雙手與身體能感覺到車體與路面的對抗拉扯,但只要穩定住方向盤與踏版的節奏,其實緊追前車不會過於吃力,四輪驅動的優點在這樣的路況下也可以忠實呈現出來。

 

經過一連串的廝殺,最後來到連續髮夾彎,入彎速度當然快不得,而且也該讓煞車系統休息一下,以應付接下來的長下坡。Stinger 3.3 GT採用的後多連桿懸吊,一路有稱職演出,雖然在硬朗的避震器搭載下多少會顯得彈跳稍多,但後軸始終能穩穩壓住路面,只有在下坡急煞時才會出現浮舉,總之,穩定性是可圈可點的。髮夾彎的攻法沒有特別之處,就是入彎慢、出彎漸進補上油門,減少轉向不足,減少煞車負擔,對大車來說就是最好的處理方式。

良好的抓地力以及恰當的車身配重,讓人越戰越勇,沒有想退縮的念頭。

▲3.3 GT版擁有專屬的麂皮內裝與紅色縫線設計,讓車艙充滿戰鬥味。

▲標配Brembo前4/後雙活塞卡鉗,在一連串下坡惡操之後,衰退現象都在合理範圍中。

 

關於四驅車的加速測試

四驅車的優勢就是四輪都有循跡力,所以就算是大馬力車款在全油門起步時,也無須過度擔心輪胎空轉問題,經常能做出漂亮的彈射畫面。以Stinger 3.3 GT來說,366匹馬力不算過於巨大,因此在關閉ESP,拉轉到2000多轉起跑後,毫無打滑穩定邁出步伐,而後車頭微微揚起使勁狂奔,氣勢不遜,原廠公布的0∼100km/h成績為4.9秒。

 

高速路段盡情狂奔

結束完詭譎多彎的汐平公路,接下來的高速路段就是Stinger 3.3 GT的另一個舞台,畢竟那366匹馬力需要長直線才得以發揮,因此,只要直線夠長、看得夠遠,我們就是重踩油門,全力揮灑。

 

366匹馬力在四驅大型房車上,並不是瘋狂地爆發而出,而是持續給足紮實力道,大步地邁開步伐,沒有驚濤駭浪,卻也令人屏息;速度堆疊是很快的,聲浪宣洩是豪情的,駕駛大排量、大馬力跑房車在這種時刻最是爽快,畢竟花了兩百多萬元買一輛Kia,它會給予你同等的回報,這可不是相等價格的雙B能夠給你的樂趣喔!

 

當然,Stinger 3.3 GT能夠施展高速本領的背後,也是因為有AWD底盤的加持,當速度快到一個程度,車輛給人的信心感就顯得格外重要。Stinger 3.3 GT直線穩,劃過高速彎道也處變不驚,這套四驅系統雖然保留很高的玩樂價值,但是該追求四輪抓地力的時候就很穩定可靠,你不會擔心會被拋離路面,往往是看到側傾加大才想說要鬆開油門。試車組認為,對於一般性能玩家來說,Stinger 3.3 GT從動力、驅動配置,到懸吊與煞車系統,已經處於一個均衡協調之狀態,它可以滿足日常舒適駕駛所需,同時在山道上撒野一下也不成問題,單就AWD系統來說,極限會比想像中更高;至於進階的玩家可以選擇升級避震器,再把原車所配的馬牌CSC5輪胎換成更高檔次部品後,相信它的實力也可以很驚人。

高速路段可以盡情發揮六缸雙渦輪的澎湃力量,加上AWD底盤的貼地表現,絕對能緊咬前車然後伺機超越。

▲油溫、扭力輸出以及渦輪增壓值,都能在儀錶中隨時監測,不愧是性能房車。

▲主動聲浪模擬系統可以切換四種強弱模式,讓原本就悅耳的六缸聲浪變得更加激情撩人。

 

前驅代表

VW Golf GTI

FF前驅車是普羅大眾最常接觸的車款,由於前輪同時負擔傳動與轉向的工作,操控上偏向穩定,推頭是家常便飯,但前驅小鋼砲可沒有這麼簡單,透過底盤的調校,在山路上總能以小博大,這次我們帶著鋼砲始祖Golf GTI應戰,八代GTI經典駕馭款配上Oettinger外觀套件不但帥氣,全力拼戰下,連FR與4WD都感到膽寒!

 

 

VAQ+XDS電控讓FF不再狠推

推頭、轉向不足,是大家對於FF前驅車的第一印象,當駕駛者超速入彎又大舵角轉向時,FF確實可能產生入彎直直推頭至對向車道或山壁的窘狀,而全力出彎時前輪因為要負責驅動與轉向,而也容易產生轉向不足而影響加速,不過相較於轉向過度的車尾擺甩,推頭的動態反而較好掌握,所以FF向來是最入門的練習車款。

 

Golf GTI貴為鋼砲始祖,在最原始的一代車型確實是當代操控代表,但隨後的車型在操控上偏向穩定,反不及車尾靈動的法系鋼砲亮眼,而VW為了減緩推頭現象,透過左右獨立煞車控制來模擬LSD限滑差速器的EDL電子限滑差速系統應運而生,後來一路升級至XDS甚至XDS Plus,但終究是透過夾單側輪來達成限滑效果,終究會增加煞車負擔,在七代Golf GTI Clubsport與Performance進一步用上比機械式LSD更先進的VAQ電子液壓限滑差速系統,而八代GTI也將VAQ列為標配,同步以XDS輔助,讓推頭現象大大獲得改善。

汐平公路特有的彎內青苔與落葉,前輪若壓到很容易發生內側輪空轉的情形,所幸GTI配置VAQ+XDS電子限滑差速系統,仍能奮勇殺出彎道。

 

電控加持好受控

本次試駕的Golf GTI經典駕馭版比起174.8萬元標準版還便宜了15萬元,事實上159.8萬元的售價就是剛進台灣時標準版的售價,現在的Golf GTI身價著實不低,而經典駕馭版回歸經典格紋布質座椅並標配15段DCC可調電子避震(原本5.2萬元選配價),雖然輪圈降為18吋,但還可加價12.5萬元(限量100組)選配19吋輪圈+P Zero跑胎與Oettinger空力套件,算起來172.3萬元即可擁有今日試駕的帥氣GTI,確實頗為划算,畢竟對於操控狂來說,VAQ+XDS電子差速器、DDC電子懸吊以及摩擦係數高的布椅都是戰鬥配備,空力套件與P Zero跑胎更是加分,但超過170萬元的售價還是讓人感嘆GTI已經回不去了,何況老大哥Golf R也只有30多萬元的價差,如果堅持執著於FF鋼砲,那今日試駕的GTI仍然是優選。

 

Golf GTI具有245hp/37.8kgm渦輪動力與神速DSG變速箱,在汐平公路的上坡路段面對身後只有184hp的MX-5當然不顯懼色,但此路段長期處於半乾濕且內側易積落葉,大角度出彎時,前驅車很容易因為內側輪空轉打滑而損失加速度,不過八代GTI配置有VAQ電控液壓差速器與XDS 主動式電子限滑差速系統,當你放開煞車入彎時,它會主動控制左右輪差而讓車頭有吸入彎心的感受,而全油門轉向出彎時則會限制內外側輪速差,讓抓地力妥善分配至前輪,不但內側輪不易空轉,出彎也不推頭;VQA+XDS整合之下的電控作動不著痕跡,不似Focus ST、Civic Type R有傳統LSD的拉扯感,出彎時甚至必須與方向盤搏鬥,而八代GTI的過彎顯得隨心所欲般俐落暢快,但剛上山時忘記關閉ESC,出彎時老是感覺動力無法施展,加上DSG變速箱無法固定檔位,降檔限制保護又高,跑起來總顯得綁手綁腳,只好在兵荒馬亂中想辦法在中控螢幕裡關閉ESC,對於一般人推薦採用ESC Sport模式,它已經不會抑制出彎加速而又保有失控救車的保護,可以非常暢快地享受山路馳騁。

 

▲159.8萬元的GTI經典駕馭版還可加價12.5萬元選配GTI專屬運動套件(限量100組),包含Oettinger前後下擾流與尾翼、19吋輪圈、P Zero跑胎,可說專攻駕馭者的最佳搭配。

▲名機EA888 Evo4在GTI上擁有245hp/37.8kgm,雖然目前300hp以上是前驅鋼砲的聖堂,但那是熱溶胎才能發揮的境界,我們認為高性能街胎配上GTI的動力反而在山路如魚得水。

▲經典駕馭版的布椅為傳統格紋配置,好看又不易滑動,反而是山路激駕的好伙伴。
 

敢放手一搏的模範生

來到汐平下坡路段,身後的MX-5仍然緊咬,下坡時的前驅車由於重心壓於車頭更容易發生轉向不足,這時選擇全關ESC讓車身動態完全解放,在連續S型彎中面對快速重心移轉時,車尾穩定的前驅車在這裡可以完全放手一搏,甚至用力丟彎都不會害怕,而身後的MX-5反而因為車身擺盪而略收車速,Stinger則因為尺碼較大、車重較重加上出彎甩尾的特性,而無法全力施展。來到等同秋名山的下坡五連髮夾彎,這種情形FF車全力衝入已經難以避免推頭,但只要算準煞車距離,一鬆煞車,方向盤一轉隨吸入彎心,出彎時抓準全油門往彎外推出的距離,即可讓車輪略空轉全力出彎,ESC全關之下就是讓VAQ負責,這種出彎加速才是245hp本色,而且即使到下坡後期煞車已經略顯衰退之際,若是XDS將會效果不彰,但VAQ這種正統限滑差速器,仍然可以正常發揮,在賽道或長山道激駕,就把ESC全關以解放GTI真正實力吧!操駕觀念只要夠正確,GTI配上VAQ的過彎極限夠讓人滿意,而且偏穩定的車尾動態很難讓你出大亂子, Civic Type R與Focus ST太過放縱還是有可能車尾往前跑,而GTI就是讓你敢放手一搏,同場的FR與4WD某些時候還是會掙扎,但沒脾氣、沒個性的GTI就是那樣逆來順受,任你摧殘操弄仍然可以快速的帶你下山,把FF弄得像FR或許很快很有樂趣,但那為何不直接開FR呢?沒負擔沒壓力的享受最基礎最原始的駕馭樂趣,或許有如模範生的基本款GTI才是正確的FF鋼砲路線。

▲面對滿布落葉的山路,穩定受控的前驅GTI反而更敢放手一搏,即使用力丟彎,穩定的車尾還是讓人安心,確實是適合一般大眾的入門練習車。

▲降檔限制多且會自行升檔、撥片太小是DSG小缺點,但便利快速的彈指神功還是讓人笑開懷。

▲在封閉場地可以安心體驗極限推頭,在電控輔助下,下一秒車頭隨即拉回脫出彎道,看似激烈實則安心。
 

關於前驅車的加速測試

前驅車的加速測試不算太難,重點還是如何控制前輪空轉,後驅車加速時車身重心會後移而壓在後輪上,邊打滑還會邊推著車輛前進,而前驅車卻由前輪拉著車身前進,加速會因為車頭上揚而加劇前輪空轉而停滯不前,若是手排車那就必須找到甜蜜起步點,甚至採用半離合以免劇烈空轉,頗有難度。但Golf GTI的DSG變速箱設有Launch Control功能,那只好交給電腦來控制,將變速箱切至S檔,ESC Sport或是ESC關閉皆可,左腳煞車右腳油門到底,即可啟動起跑模式,轉速將定於4000rpm,放開煞車即可衝出,但由於電腦保護且避免前輪空轉,所以離合器接合後加速力道並沒有立即湧現,約略有0.2秒的遲滯後才全力衝出,1檔換2檔反而很有衝擊感,看來起步程式寫的過於保守,原廠公布0-100km/h為6.3秒,實測約在6.6秒左右,目前新款DSG的起步控制還是各家不盡相同,但皆偏保守設定,駕駛者的控制差異不大,雖然我們認為GTI的實力不僅於此,但也無可奈何。

 

後驅代表

Mazda MX-5

後驅車普遍被認為最有樂趣,依引擎位置可區分FR、MR、RR,其中FR是較常見且適合作為進入後驅領域的好選項。這次我們找來集合輕量、短軸、手排等樂趣方程式於一身的MX-5作為代表,儘管馬力不到兩百匹,但令人意猶未盡。

 

前中置+後驅的理想搭配

也許你聽過「油門就是第二個方向盤」這句話,它所指的就是後驅車的精髓,也就是利用轉向過度的特色來營造絕佳的攻彎角度,至於帶有表演性質的持續華麗甩尾動作,則是許多玩車人士苦心學習的目標。

 

MX-5是一款深具代表性的後輪驅動車,前中置引擎配置,小巧車身搭配輕量化軟篷架構,車重僅1066kg,而經過精心安排的機械布局,使其擁有50:50的車身配重,簡直集所有優勢於一身,人車一體的操控感值得期待。它沒有複雜的電子輔助系統,但是手排版配備有後軸限滑差速器(LSD),以簡單純粹的機械原理,盡可能發揮物理特性的原貌,利用雙手與雙腳征服的快感,無可取代!

▲MX-5有著十分完美的身形與布局,短前懸代表引擎引擎重心後移,降低前軸負荷;駕駛者則接近後輪軸,直接感受動態變化以做出相對應的操控。

 

漸進且受控的滑移姿態

短軸、輕巧,是山路攻堅的兩大優勢,但倘使輸出過於強勁,恐怕會變得難以駕馭;像MX-5這樣一輛搭載2.0升自然進氣引擎、身懷184ps/20.9kgm最大動力的後驅車,是相對易控又能品嘗到樂趣的對象。在進入汐平公路的上坡路段,漸進的扭力剛好適合熱身,也減少猛踩煞車的機會;隨著彎道一個接著一個而來,輕盈靈活的姿態立即展現,NA引擎讓我們勇於不客氣地在出彎時提早灌下油門,只見車尾順暢地往外帶,除非油門給得過多,否則後輪還算安定,不會突然滑出讓人手忙腳亂。很快的,試車組已經熟悉MX-5的脾氣,其實它的理念簡單,自然而純粹,所以不需太久的時間就摸熟上手,操練它的力道也就越來越強。在節奏加快之後,MX-5的活潑度也就越來越放大,歸功於均衡的車身配重,只要不是過於刁鑽的彎道,它都是一溜煙就過,不需要帶太多的煞車,不知不覺中已進入所謂人車一體的狀態。事實上MX-5的輪胎、煞車、懸吊,都不是性能化設定,在連續且緊湊的彎道中,不免因為懸吊支撐力不敷使用而減損速度,但是就後驅車本質來說,它那不吭一聲、輕描淡寫般的劃彎能力,已經夠美妙!

 

進入下坡路段後,又多連續髮夾彎,MX-5沒有顯現過多的疲態,按照自己的步伐持續邁進。新年式MX-5在底盤科技上導入了KPC車身平衡控制技術,由於其後懸吊在煞車時能夠產生一股反抬升的力道,讓車尾可以更穩定地貼在路面上,藉由這個結構特性,彎道中電腦會自動給予內側輪煞車力,將後懸吊下拉,使出彎更穩定。至於有沒有這麼神?坦白說這就像廣泛用於Mazda車系的G-Vectoring導引技術一樣,它是默默且細微地介入,難以透過身體具體感受作用。但是回歸操控本身,在連續彎道中只見車尾在移擺且帶點甩的動作,俐落地處理彎道,在緊張的節奏裡車尾仍安穩受控,沒有輕飄不定、深怕一個不小心就失去重心的恐懼感。因此,我們認為KPC是有效的,它讓你可以更盡情、更無負擔地操駕這輛短軸後驅車,讓FR的潛力能夠更進一步發揮出來。

MX-5在山路上讓人開得很過癮,後驅車的物理特性讓進彎快、出彎不拖泥帶水,有著行雲流水的節奏。

▲可產生184匹馬力的自然進氣引擎沒有特殊脾氣,讓操控這輛短軸跑車更為容易且安全,當然,試車組會希望扭力再飽滿些。

 

封閉場地開甩

FR總是給人後輪滑移的遐想空間,究竟MX-5有多能甩?操控起來又是否容易?於是試車組特別來到秘密封閉場地,準備一次甩個夠!

 

將動態穩定系統關閉後,在入彎前先刻意做出破壞重心的動作,猛力將車頭丟入,然後大腳油門出彎,在後軸LSD的作動下,車尾持續性滑移,此時便上演「油門就是第二個方向盤」,甩尾角度有多大?車頭指向朝哪兒去?主要靠的就是油門深淺拿捏,方向盤則成為修正路線的工具,由於MX-5馬力適中,自然進氣引擎輸出線性的特性,讓油門掌控的難度大幅降低。此外,短軸距的布局,加上座位緊貼後軸,彷彿身體即為圓心,可以清晰了解車尾動向,進而作出正確的判斷,只要多練幾次,就能抓住訣竅,既可劃出漂亮的完甩動作,也不會給得過猛而直接原地調頭,果真是練習後驅車技巧的好對象。

▲關閉電子輔助系統後,配備有LSD的後驅車隨時能如同脫韁野馬般作出持續甩尾動作,至於甩得有多華麗?容易掌控還是手忙腳亂?就牽扯到相當廣泛的層面了。(感謝私人場地提供:BJ Racing)

▲MX-5在動力與底盤的搭配上十分均衡,讓後驅車初學者更容易地體驗到其中奧妙。

 

 

關於後驅車的加速測試

過去測試後驅車的直線加速是需要技巧的,尤其是大馬力車種,不關電子穩定系統跑不出好成績,關了又可能猛力打滑,甚至因左右輪速差過大而造成失控,存在一定的風險。隨著科技演進,現在的電子穩定系統已能做到妥善控制打滑,同時在減少抑制的情況下作出強力起跑,藉以獲得好成績。

 

不過,手排後驅車的測試又是另一門學問,高階手排車如Porsche就開發手排專用的Launch Control程式,只要油門到底拉高轉速,猛彈離合器後一切讓電子穩定系統控制輪速就好。至於MX-5則完全仰賴人為控制,若轉速拉得不夠高,恐怕起跑瞬間轉速就滑落,通常要拉到五千轉以上才符合完美起跑條件;當然,後輪打滑是免不了的,要取得理想成績就得看駕駛者如何掌握油門收放的要領,盡可能做到最強加速G值且力量持續不墜,這需要對車輛有一定的熟悉度才能做到。

 

總結報告

三款取向截然不同的車,交織出的樂趣是如此豐富;三人輪流換手、分享心得,得出的結論是每一種驅動方式都有各自的玩樂價值,而且電子科技發展到今日,已經沒有難以駕馭或危機四伏的車,而是每一輛都可以讓你開得很快,而且自信滿滿。

 

做為前驅代表的Golf GTI,透過電子差速系統已能化解相當程度的轉向不足,開起來毫無壓力,彷彿你怎麼操它都不會出亂子,適切的動力輸出可以在各種地形上壓榨每一分極限,就算是下坡中的競逐也可以手到擒來。

 

至於MX-5又是另一種趣味的代表,短軸距後驅的玩樂價值高,它不是比拼速度的車種,但每劃過一個彎道都會讓人樂開懷,它是如此的順暢、靈活、有趣,沒有濃厚的戰鬥感卻讓人無法自拔地想往彎裡去,是既純粹又性感的大玩具。

 

原以為Stinger 3.3 GT跟前兩車共遊會相當吃力,但意外的彰顯出它雄厚的實力,均衡的動力與底盤搭配,讓366匹馬力得以肆無忌憚地發揮,穩定動態加上帶有後驅靈活駕馭感,同樣讓人沉迷在殺彎的激情中,這套擁有後驅靈魂的四驅系統,一定能顛覆你對AWD的印象。

▲跨領域格鬥其實有趣又富意義,許多深藏的細節都會一一展露出現,敬請期待下一回合的企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