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定偎這過 嚨無來加油

不誇大 不作假 講真話 夠客觀

挑戰者之役-MG HS、Ford Kuga、Hyundai Tucson L

挑戰者之役-MG HS、Ford Kuga、Hyundai Tucson L

瀏覽人次:46953

挑戰者之役
MG HS
Ford Kuga
Hyundai Tucson L

百萬SUV銷售持續暢旺,無論國產進口都將其視為最重要的戰略級距,各陣營也紛紛使出拿手絕活吸引顧客上門,但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挑戰者不斷推陳出新,其中不乏以高C/P值搶攻市場的後起之秀,就像英系品牌MG,在中華汽車的主導下重回國內,第一款車便是主打百萬級距的HS,其擔綱主力的1.5T動力,顯然就是針對Kuga、Tucson L、CR-V而來,考量到現行CR-V已接近世代末期,這回試車組找來相對新穎的兩款競品,看看HS是否有本事撼動同級市場。

 

寫在文前

不知您對MG這個品牌的印象為何?是多年前的中置引擎小跑車?還是立足中國的新興品牌?無論如何,這回HS擔綱品牌返台首發,不多拿點本事出來可是不行的,畢竟市場上都是一等一的強將,先不論車輛本質如何,光是品牌形象、知名度就已贏在起跑點,而這回MG帶著滿滿自信歸來,自然也不是省油的燈。首先就賣相來看,HS帶有時下流行的跑旅風格,內外設計更效法高端車款,加上還有市場主流的小排量渦輪動力,以及高階插電式油電彰顯技術實力,更重要的是在中華汽車的沙盤推演下,HS 1.5T硬是開出低於90萬元的破盤價,種種戰略都讓人想起多年前Nissan Cefiro所吹起的全民豪車浪潮,只是在二十多年後的今日,市場生態已截然不同,消費者認知與資訊透明度也有了大轉變,MG能否立足於國內車壇,HS成功與否絕對是關鍵。

 

以MG主打的歐風車格來看,試車組認為最直接的對手是Ford Kuga,除了內外配置有一定程度相似外,編成上同樣以兩款動力區分,並主打多樣配備與優於進口對手的高C/P值,其中擔綱銷售主力的EcoBoost 180可區分為超質X、旗艦與旗艦X三款,售價區間介於93.9∼109.9萬元,撇開配置明顯陽春的入門款不談,103.9萬元的旗艦才是真正主力,配備等級也與挑戰者HS 1.5T較相近,不僅看得到的外在夠吸引人.骨子裡的渦輪動力與Level 2智駕輔助也很強,加上Ford這幾年來靠著Focus與Kuga兩大強將所建立的嶄新形象.儼然成為日系之外的最強霸主,這回Kuga與HS、Tucson L同場交鋒,運動面將有很明顯的優勢,是否能直接拉大贏面?會是值得關注的重點。

 

再來看到近期突飛猛進的韓系代表:Tucson L,目前國內賣的可是剛完成大改款的嶄新世代,不僅設計面完全跳脫刻板框架,相對略長的軸距設定也是一大賣點,換言之這是一部既有型、又實用的家庭SUV,骨子裡還有主流的1.6T四缸動力,搭配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規格面就有不少亮點,當然更少不了Level 2輔助系統以及新世代必備的數位儀錶、大螢幕車載系統、觸控面板等等,基本上這是一款新潮感大勝對手的車,加上韓系品牌這幾年已逐漸成功打入國內主流客群,品牌形象今非昔比,試車組認為這點正是MG值得借鏡之處,現階段當然也是可敬的對手,這回Tucson L就以售價較高的GLT-B頂規版應戰,看看109.9萬元的價格是否依然保有競爭優勢。

▲MG HS以挑戰者之姿揮軍百萬SUV市場,Kuga、Tucson L兩大國產強將正面交鋒,戰火一觸即發。

Kuga EcoBoost 180

超質X:93.9萬元

旗艦:103.9萬元

旗艦X:109.9萬元


 

HS:89.9萬元

 

Tucson L

GLT-A:99.9萬元

GLT-B:109.9萬元

 

 

配備設計

HS

MG HS的價格雖是三車中最便宜的,但作為SUV市場的新手,單一編成設定的HS可是十分亮眼,基本上該級距主流的配備都能在HS上看到,像是LED頭燈、全景天窗與電動尾門等,另外為了強化車輛的獨特性,還在D柱上設置專屬銘牌,用以彰顯品牌風格。車內則是能看出原廠在設計上強調質感的氛圍,不管是中控台設計或材質使用,與同級對手相較之下,豪華質感的呈現堪稱重點所在。

 

在配備方面,HS配置了12.3吋數位儀錶及10.1吋的多媒體主機,數位儀錶的介面頗為吸睛,且能顯示多樣化的行車資訊,至於主機則同樣支援Apple CarPlay,並提供無線充電板,若是能導入無線CarPlay將會成為一大話題。除此之外,雙區恆溫空調與雙前座電調功能也一應俱全,值得注意的是,HS為同場唯一副駕駛座具備電調功能的車款,另外雙前座也擁有電熱功能,加上後座椅背也提供角度可調,看得出原廠在配備上的誠意。

 

除了舒適性配備相當豐富之外,HS的主動安全與駕駛輔助系統也同樣齊備,與同級對手一樣擁有Level 2半自動駕駛輔助能力,但在操作上需透過撥桿,而非整合至方向盤上,且車道置中開啟的方式也頗為特別,在使用上得先花點時間習慣;至於在實際作動上則有一定水準,除了加減速的細膩度仍有精進空間外,整體表現可滿足消費者的使用需求。

 

相較於齊全的Level 2功能,HS在主動安全的配置上就顯得中規中矩,除標配前方碰撞偵測(FCW)與自動緊急煞車輔助(AEB)外,還有盲點偵測、車道變換輔助與後方交通偵測警示(RCTA)等,與對手相較之下基本面差異不大,但也相對少了些獨門配備。

▲強調質感的內裝設計是HS的特色,並透過飾板與材質運用達到效果。

▲12.3吋數位儀錶的介面相當特別,且可顯示多樣化的行車資訊,對於駕駛來說頗有助益。

▲10.1吋的多媒體主機支援Apple CarPlay功能,且擁有無線充電板,若能再升級成無線連結,相信將成為一大話題。

▲多色可調環艙氛圍燈噱頭十足,內建功能選項更是相當豐富。

▲HS配置的全景天窗尺寸不小,對於採光與視野開放有著加分效果。

▲撥桿設計的駕駛輔助系統開關,需要花點時間習慣操作方式,尤其是車道置中的啟用。

▲360度環景對於市區行駛相當實用,不過解析度似乎仍有進步空間。

▲後座出風口配置有兩個USB電源孔,能讓後座乘客隨時補充3C用品電量。

 

Kuga

售價103.9萬元的Kuga旗艦版,是180動力的中階戰將,配備設定上雖不比高階旗艦X來得豐富,但市場主流的科技配備,與消費者重視的主動安全及駕駛輔助系統都沒有缺少,例如外部就擁有LED頭燈及電動尾門,值得注意的是LED頭燈具備矩陣功能,照明效果與周全度相對出眾;另外旗艦版未如同場對手配置全景天窗,若很重視這項配備就只能選擇109.9萬元的旗艦X版。

 

車內維持Ford一貫的家族風格,並透過飾板搭配提升車內質感,而在配備上則與高階車型稍有區別,例如儀錶板並非全數位顯示,與同場對手呈現差距,但相對地Kuga配置了全場獨家的抬頭顯示器,可顯示車速與駕駛輔助系統等資訊,相當實用。另外Kuga的多媒體主機僅配置8吋螢幕,對比同場對手的10吋規格呈現落差,但車機本身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功能性同樣齊全。

 

在駕駛輔助系統上,Kuga搭載的Co-Pilot360系統擁有出色的功能豐富度,除了具備Level 2功能的ACC+LCA系統外,智慧型定速系統(iACC)也是同級少見的配置,搭配智慧型速限輔助(ISA)、道路標誌識別輔助(TSR)系統,能偵測道路速限並主動套用,避免因駕駛不熟悉路況導致超速的情況發生。Co-Pilot360系統實際使用起來的表現十分亮眼,不僅擁有清晰的作動圖示,加減速的控制也十分成熟,長途行駛能有效降低疲累感。

 

至於在主動安全方面,Kuga也擁有前向碰撞偵測與自動緊急煞車輔助等項目,另外對比同場對手也擁有獨門的閃避轉向輔助(ESA)及道路邊緣偵測(RED),且SRS輔助氣囊數也多出一具,只是在後方警示部分僅有後方交通偵測(CTA),並未提供煞停輔助,若能增加此配置,更有本事成為同級中的大滿貫。

▲Kuga的內裝設計訴求科技與質感兼具,且透過功能區分類的方式強化操作便利性。

▲雖然全場三車都配置LED頭燈,但Kuga為高人一等的矩陣型式,照明效果更出色。

▲旗艦車型的儀錶並非全數位設計(旗艦X以上為12.3吋全數位),不過6.5吋的資訊顯示幕依然能提供豐富的行車資訊。

▲8吋的多媒體主機在同場車款中顯得略小,但支援Apple CarPlay的設計也同樣好用。

▲全場唯一配置有抬頭顯示器的Kuga,可顯示多元的資訊,且解析度表現也頗為亮眼。

▲整合於方向盤左側的駕駛輔助系統相當簡潔清晰,無需太多學習時間即可輕鬆上手。

▲同樣配置有360度環景顯影,且解析度表現也不俗,使用體驗頗佳。

▲後座同樣配置有出風口與USB電源孔,其中一個為USB-C規格,符合現今3C配置趨勢。

 

Tucson L

Tucson L在編成上只有兩個等級,其中GLT-B頂規版配備可是誠意十足,且在諸多細節考量上也能看出原廠設計的巧思,以外觀來說配置有LED頭燈、全景天窗與電動尾門,都是同級市場上主流的設定,不過最吸睛的就屬於造型特殊的日行燈,夜間視覺氛圍相當特別,十分引人注目;內裝則是強調科技化的設定,兩具10.25吋螢幕分別是數位儀錶與多媒體主機螢幕,數位儀錶具備多種主題切換,多媒體主機則支援Apple CarPlay功能,且達10.25吋的螢幕尺寸乃是這三車中最大者。

 

除此之外,還配置有無線充電板、雙區恆溫空調與後座出風口,另外全車USB電源插座也相當充足,但值得注意的是中控介面採觸控式設計,使用上得花些心思習慣相關的功能鍵位置。Tucson L還擁有三車中獨家的「無直流風機艙空調」,透過中控台面板上的按鈕啟用後,在副駕駛座前方的隱藏式多點出風口,即能以柔順的方式提供冷房效果。

 

另一方面,齊備的主動安全與駕駛輔助系統,同樣是Tucson L配備的一大亮點,以SCC主動車距控制定速搭配LFA車道置中功能,構成Level 2駕駛輔助能力,在系統作動與車道辨識及維持上都有十分亮眼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Tucson L也配置了同級少有的LVDA前車駛離提醒系統,能在前車起步後提醒駕駛,在停等紅燈或塞車時是頗為實用的功能。

 

主動安全方面除標配有前向碰種預警與自動緊急煞車輔助外,也少見地針對路口來車提供偵測(FCW-JX)與煞車輔助(FCA-JX),另外也配置有盲區碰撞避免輔助(BCA)與後方交通防撞輔助(RCCA),相較於其他對手多集中在警示方面的配備,Tucson L的設計更進一步,看得出原廠在安全科技上的重視。

▲強調科技化的內裝設計是Tucson L最大特色,看得出十分有未來感的特色。

▲10.25吋數位儀錶的配置頗為吸睛,且提供多種主題切換,能讓駕駛依照喜好選擇各種介面。

▲全場最大的10.25吋主機,設計上也支援Apple CarPlay;觸控設計的中控台看起來很先進,使用上稍加熟悉後會更就手。

▲全場唯一的無直流風機艙空調,能在降低冷風直吹的狀況下,提供足夠的冷房效果。

▲全景天窗的尺寸也不小,不難想見採光的表現會相當亮眼。

▲設計簡潔的駕駛輔助介面,對於駕駛來說只需短時間即可上手操作。

▲Tucson L並未配置360度環景顯影,但由於螢幕尺寸為同場最大,若能加裝升級將提供出色的使用體驗。

▲後座同樣配置有出風口與充電孔,也是訴求實用的設計。

 

空間機能

HS

HS後座椅的設計與前座相似,都是強調舒適與支撐的設計,因此不難發現其在椅面設計上能有效服貼身體,加上座椅離地高也不算低,大腿也能獲得足夠支撐;此外椅背也提供角度可調,訴求乘坐舒適性的提升,不過傾倒後的椅背與椅面在腰部處會有空隙,乘坐時可能會有空空的感覺,需要稍加習慣。

▲HS在前座配置了跑車化座椅,看似強調包覆性的設計,但實際上並沒有想像中如此運動化,反倒透過剪裁設計,在椅面服貼身體的訴求下提供良好的支撐性,雖然頭枕因造型設計無法進行高度或前後調整,但成人入座也不會有不舒適的狀況產生,唯一需注意的地方是,由於椅面服貼程度較高,夏天是否會有悶熱的情況得稍加留意,此外A柱線條對進出車室動線稍有影響,上下車時得稍加留意。

▲HS的車室空間受惠於車體設計,有著預期中符合水準的表現,此外底板中間雖有突起,但幅度不大,對於坐在中間的乘客也不會有顯著影響;實際入座不僅頭部保有充裕空間,也因前座椅背巧妙的角度設定,腿部空間也不感擁擠,表現頗為亮眼。

▲HS的行李廂設計頗為特別,左右兩側的輪拱處似乎是要提供額外的置物空間使用,但並未設計有置物格,讓原本能有效利用的空間有些浪費;比起同場對手要高出不少的開口離地高,對於置物性來說也有一定影響,但足夠的深度與底板平整度,倒是很合乎一般家庭購物的情境需求。

 

Kuga

▲Kuga後座椅面設計看得出較注重支撐性,因此不僅擁有較長的椅面,座椅離地高也是同場最高者,實際坐入能感受到椅面能有效支撐腿部,另外椅背則也能提供身體優異的倚靠,雖然椅背角度較為直挺,但在支撐性佳的設定下,並不會有乘坐性不佳的狀況,表現依然有一定水準。

▲Kuga前座設計不難看出是介於其他兩車之間,兼具舒適、支撐與包覆的設定,由於兩側腰靠的造型對於側身能提供足夠支撐性,且泡棉的軟硬度也適中,長途乘坐也不會有疲累的狀況產生。

▲Kuga的車室空間相對沒有那麼充裕,不過足夠的頭部空間倒是能提供較開闊的乘坐感,腿部空間即便沒有特別出色,但在前座為標準坐姿下,空間依舊算是充裕,得稍加留意的是,中間乘客的乘坐性,會受到底板突起、前座椅鎖點而略有影響。

▲行李廂空間的設計看得出能滿足日常用車情境的需求,雖依舊會受到輪拱規劃影響,但透過造型設計將可用空間最大化,加上擁有同場最低的開口離地高,良好的置物機能可是一大特色;但將後座椅背傾倒後,顯著的底板落差倒是對長型物品的放置造成影響。

 

Tucson L

▲Tucson L的後座椅設計看得出是訴求舒適取向的設定,但其在椅面造型並未有特別設計凹陷,因此包覆性並非其重點,而與同級對手相近的座椅離地高,對於大腿的支撐性同樣亮眼;不過受限於客貨車認證的因素,椅背角度較為直挺是其硬傷,但實際坐入倒也不會擁有不適的感覺,只是需要多加習慣坐姿即可,整體來說表現也有一定水準。

▲Tucson L前座椅的設計擁有厚實的視覺感,相較於同場對手看得出是舒適性重於包覆性,而實際上乘坐的感受也是如此,對於身體的支撐相當優異,相對的在左右的包覆就沒有特別加強。

▲Tucson L的車室空間在同級對手中表現是名列前茅,主要是寬闊的腿、頭部空間,讓乘客不會有擁擠的乘坐感,加上全景天窗帶來的開闊視野感,對於車室空間可是有加分效果;不過Tucson底板中央的突起有些明顯,對於坐在中央的乘客會有些影響,這是值得注意之處。

▲Tucson L的行李箱設計中規中矩,雖然兩側輪拱稍稍影響置物機能,但足夠的開口寬度與偏低的開口離地高,則能提升置物上的便利性;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後座椅背為固定式設計,因此沒有具備前傾功能,對於有長型物品擺放需求的車主來說,可得多加留心擺放的方式。

 

動力釋放

 

HS

MG HS搭載1.5升渦輪引擎,與同場競品相較下排氣量與Kuga相近,汽缸數則與Tucson L同為直列四缸,在三車最大馬力同為180ps的前提下,HS以高人一等的29.1kgm峰值扭力在規格上勝出,加上車重控制在三車居中的1548kg,都為其建構出不錯的基本面。另一方面,七速自手排的搭配也不容忽視,事實上這具變速箱並非高性能取向,作動效率與平順度才是真正特長,舉凡在慢速前行、靜止起步等狀態下都不會有明顯頓挫,大踩油門時也能適時反應並帶來輕快的換檔節奏,比較可惜的是即便配置了S檔位與方向盤換檔撥片,但手動切換反應稱不上迅速,而且方向盤上的Super Sport按鈕沒有帶來太多激情,可見在本質上HS仍是以家庭用車為重的SUV,順暢、好開、夠力才實在。

 

HS的駕駛介面充滿高性能色彩,舉凡方向盤握幅、排檔鞍座、跑車座椅設計,都讓人直接聯想到歐系性能車,此外12.3吋數位儀錶內的動畫顯示充滿科技感,營造出優於同場對手的視覺感官,實際上HS的輸出相當好控制,驅策動力時的衝刺感較不明顯,相對有利於行車舒適度的拿捏。不過也別因此小看它的性能實力,經P-Box實測0∼100km/h加速硬是跑進8秒尾,成績在同場三款車裡居中,零四也呈現相同態勢,花費時間16.61秒、通過速度137.17km/h,由此可見HS的性能實力與同場對手在伯仲之間,但反觀節能面就稍顯弱勢,其原廠公佈平均油耗為13.5km/L,與其他兩款競品15km/L以上有些差距,不過考量到89.9萬元相對親民的售價,一來一往之間還是由消費者自行評斷最準。

▲HS的動力調校著重實用性,順暢、夠力且好控制,與競品們的衝勁有所不同。

▲極端性能面也有不俗表現,零百加速8.93秒在同場三車裡居中。

▲1.5升渦輪引擎為直列四缸架構,雖沒有特別強調科技性,但整體效率、精緻度都令人滿意。

▲七速雙離合器自手排與同場的Tucson L相同,順暢訴求擺優先,性能味則比較淡薄。

 

Kuga

Kuga的動力設定堪稱同級裡的佼佼者,EcoBoost 180、250分別由1.5升三缸、2.0升四缸引擎為基礎,前者訴求均衡務實,後者強調高性能,本次參與評比的180版本受惠於三缸本體相對輕盈,其車重為同場最輕的1525kg,因此即便26.3kgm峰值扭力不如其他對手,但實質條件也算建立在同一基礎上。實際表現方面,本車的動力調校偏向輕快,油門反應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衝」,因此一上路就能感受到充沛的加速感,除了車速提升相對迅速外,面對爬坡、超車等日常路況也能輕鬆應對,而且本車配置同場唯一的八速自排,高速巡航時的轉速更低,節能、舒適面都充分兼顧,唯獨比較可惜的是,D檔踩煞車靜止時有較明顯的抖動感,精緻度稍稍打了點折扣,否則撇開這點,Kuga還真有當代渦輪動力的高水準。

 

Kuga的操駕介面帶有濃濃的家族風格,事實上從現行Focus開始,Ford旗下車款大多是走這條路線,旋鈕式線傳排檔別具特色,平底式方向盤也增添幾分性能風味,而且排檔鞍座上設有行車模式切換鍵,內建的S運動模式讓人很有感,稍稍彌補了缺乏手動換檔、方向盤撥片的缺憾。實質性能方面,Kuga也帶來優於預期的高水準演出,經P-Box在相同路段測試,0∼100km/h最快成績為9.28秒,雖然9開頭看似有落差,但其實與競品的差距頂多0.5秒多一些,至於長距離的400m衝刺更有將差距縮小的趨勢,零四最速16.91秒、通過末速136.32km/h,以其馬力同為180ps、扭力略遜於對手的角度來看,效率面其實不俗,而且原廠公佈平均油耗達15.9km/L,乃是同場三款車中表現最好的,EcoBoost動力的全面性可見一斑。

▲Kuga的動力調校輕快帶勁,八速自排變速箱更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整體表現讓人滿意。

▲在扭力稍弱的基礎下,百里加速實測跑出9.28秒成績,並未與競品呈現大幅落差。

▲1.5升直列三缸引擎有其輕量優勢,最大馬力同為180ps。

▲旋鈕式線傳排檔相當特別,八速自排也是15.9km/L平均油耗的一大功臣。


 

Tucson L

小排量渦輪已是當今車壇動力主流,近年來十分強調技術領先的Hyundai也不例外,針對全新世代Tucson推出汽油、柴油渦輪與油電混合的Hybrid、Plug-in Hybrid、48V Mild-Hybrid等,國內則是單一導入1.6升汽油渦輪動力,最大馬力與同場競品同樣設定在180ps,27.0kgm峰值扭力則屬居中,對應到1566kg車重,在馬力重量比等規格面上稍顯弱勢。但請別因而對其產生偏見,實際上這套動力被調得相當激進,一發動引擎上路就能感受到滿滿衝勁,而且無論何種行車模式都有適切表現,更棒的是系統內建一段Smart Mode,可依據行車環境、操駕動作主動調整,若嫌不夠還有方向盤撥片提供檔位切換,而且雙離合器變速箱的作動反應相對迅速,若比較偏好自主駕馭,相信Tucson L會比同場競品多一些吸引力。

 

Tucson L的雙螢幕座艙、按鍵式排檔營造鮮明科技氛圍,操駕介面雖不像同場對手般性能味濃厚,但也相對帶來較輕鬆、無壓迫感的駕駛視野,動態質感方面,由於輕踩油門就有很好的提速效果,加上引擎運轉品質不俗,多數行車狀態下都保有很好的駕乘氛圍,展現以人為本的調校訴求。緊接著在加速測試中,Tucson L帶來同場最佳的速度表現,不僅0∼100km/h強勢跑出8.72秒的好成績,零四更是壓在16.5秒內,通過末速也是同場唯一突破140km/h者,加速實力讓人刮目相看,可見這套1.6升渦輪動力與七速自手排的搭配效果極佳,如果追求實質性能上的領先,同時又對NVH表現有高標要求,Tucson L絕對有讓人出手的理由,而且別忘了它的平均油耗也有15.2km/L水準(原廠數據),實質展現動力上的多重優勢。

▲Tucson L的實質性能讓人刮目相看,精緻度與駕乘質感也充分兼顧。

▲實測0∼100km/h加速跑出同場最佳的8.72秒成績,中高速域也有相對領先的好表現。

▲1.6升渦輪引擎排氣量稍大一些,造就實質性能超越帳面數據的好表現。

▲按鍵式排檔在操作上需稍加習慣,七速自手排變速箱反應不俗,特別是手動模式讓人滿意。

 

駕乘感受

HS

MG HS標榜歐化調校底盤,懸吊結構也是歐系車常見的前麥花臣、後多連桿架構,搭配18吋鋁圈、235mm胎寬與紅色煞車卡鉗,一幅就是高性能車的模樣,不過實際上HS是不折不扣的家庭用車設定,尤其它的避震器阻尼設定偏軟,行駛在道路品質不佳的路面上可說是相當舒適,不僅能吸收大多數的外部衝擊,絕佳的隔音表現也讓乘車氛圍大大提升,經分貝計實測60km/h左右巡航噪音僅有60.5dB,輕柔寧靜的動態表現讓人感到無比放鬆,這點對於很多需要承載孩童、長輩的消費者充滿吸引力,也與坊間訴求跑旅風格的調校很不一樣,簡而言之,本次評比三款車中HS的舒適性最棒,但凡事都有一體兩面,柔軟懸吊在操控層面上就稍顯弱勢。

 

先以日常自駕的角度來說,HS的動態反應明顯較為遲緩,5.95m最小迴轉半徑也是同場最大,加上沒有特別訴求低重心,一旦行車步調太過急促,就容易出現搖晃感,穿梭大街小巷還是得留意節奏性的掌握。反觀在中高速彎道上,休旅車該有的穩定性就優於預期,即便在舒適設定下,淡化了不少像是路感、回饋等訊息傳遞,但基本上只要不刻意去壓榨極限,轉向不足的情況都在可控範圍內,安全性無庸置疑。另外需注意的是,本車的變速箱自主性不高,煞車表現也非高性能取向,進出彎道建議還是以穩為上,過於激烈的操駕動作並不合適,畢竟骨子裡仍是標榜家用的SUV,好開、安定、沒負擔才是大眾所需,若高度要求操駕色彩,那麼同場競品會有較豐富的詮釋。

▲HS的動態設定較偏家庭取向,在三車之中擁有最舒適的行路表現。

▲駕馭HS不宜操之過急,掌握節奏、享受氛圍才更能體會它的好。

▲扁平比50的235mm輪胎看起來跑格十足,但實際上原廠配胎非性能取向,一切仍以務實為優先考量。

▲方向盤上的Super Sport按鍵讓人看了熱血沸騰,不過一切仍屬點到為止,本質上是滿足全家老小的家庭用車。

 

Kuga

Kuga的歐化色彩相當濃厚,歷代車型在操控上也多有精湛演出,現行款以180動力搭配前驅、250動力配置四驅的方式,突顯不同傳動設定下的動態特色,而以試車組多次接觸的經驗,180的前驅底盤在同級車中可謂數一數二,尤其就操駕這一塊,更是足以讓買家留下深刻印象,其車身剛性、底盤回饋均相當紮實,前後軸之間有著極佳的協調性,動態反應是同場三款車中最快的,不過偏向硬朗的懸吊設定,在顛簸路面上就有相對較多的碎震,這點恰好與同場的HS形成對比,試車組其實很樂見這樣個性鮮明的動態設定,消費者個人喜歡與否,實際上路試駕後很快就能明瞭。

 

日常用車方面,開著Kuga穿梭大街小巷沒壓力,靈活俐落是主要關鍵,唯一需要留意的是車寬逼近1.9m,停車、會車時難免得多費點心,至於在動態操駕方面,平坦的高速路面上擁有絕佳貼地性,切換車道當下的穩定效果也很棒,雖然胎寬為同場最窄的225mm,但其實原廠配胎抓地力不俗,煞車也很跟得上動力輸出,進而帶給駕駛者較高的信心。實際在彎道上驅策,S模式下的動力輸出帶勁,變速箱反應也不會讓人力不從心,雖然自主性受到限制(沒有手動換檔功能),但其實真要快起來也不是不行,換言之Kuga骨子裡的運動基因十足鮮明,即便沒有比照高階車款賦予ST-Line運動化調校,但操控還是比競爭對手出色一些,這是多年造車工藝的累積,也與品牌近年強調的品牌形象相輔相成,若追求操駕上多一點樂趣,選擇Kuga準沒錯!

▲Kuga的動態反應為同場最佳,運動性格比起對手出色許多。

▲三車之中Kuga最能呼應激進的駕駛節奏,動態回饋與駕馭樂趣相對高昂。

▲225/60R18規格配胎兼顧務實需求,實際上原廠配胎抓地力也有不錯表現。

▲行車模式按鍵位於排檔旋鈕下方,提供不同情境下適切的輸出反應。

 

 

Tucson L

Hyundai這些年來的轉變真不小,從上個世代開始深度歐化,蛻變至今已慢慢走出專屬自我的風格,尤其在底盤設定這塊更為明顯,國內銷售的新款Tucson一律為歐規長軸設定(2755mm),空間增長之餘也對動態帶來些許轉變,舉凡震動、回饋甚至是手感都蘊含更多高級感,加上同場最寧靜的怠速噪音表現,都讓人看見韓系造車工藝的進步。平心而論,Tucson L的行路均衡性為同場三車之最,既不會像HS般柔軟,又不到Kuga的硬朗,柔中帶硬的懸吊設定,搭配開闊的前擋視野,日常駕馭十分輕鬆,也是讓人心生好感的元素,如果不想在舒適與操控間二選一,Tucson L會是訴求更全面的選擇,滿足多元客層所需。

 

Tucson L在彎道上的傾側比Kuga明顯一些,車尾跟進性也相對沒有那麼迅速,但受惠於紮實的車體結構,以及恰到好處的輪胎、煞車配置,即便以較激烈的方式驅策也不會感到不安,信心指數勝過同場的HS,而且不得不說方向盤撥片反應絕佳,手動退檔激發動力出彎可謂暢快!不過仍需特別留意,其初段扭力輸出較為猛烈,彎道上若太過心急大腳油門,就容易出現扭力轉向的拉扯感,瀕臨極限時的推頭現象也較為敏感,這時電控系統就確實扮演好守護角色,追求樂趣之餘也無需擔心誤闖險境。回歸一般日常用車,開著Tucson L穿梭狹窄巷弄沒有太多壓力,即便沒有像競品標配360度環景顯影,但車身距離不難拿捏,擁有一定經驗的駕駛皆能迅速上手,若真有進一步需求,也可透過售服配件後續升級,這點相信在國產車市場是很普遍的。

▲Tucson L的動態調校最為均衡,在運動與舒適之間有出色拿捏。

▲日常駕馭輕鬆易控,激駕時則帶點敏感色彩,相對多面相的調校值得玩味。

▲胎寬235mm、扁平比60配胎訴求舒適吸震,循跡表現也得以兼顧。

▲行車模式切換附有一段Smart Mode,可主動調整對應多變路況。

 

總結報告

進入總結評論前,得再次重申這回三款車的價格並不對等,彼此間差距最多來到20萬元,這價差對消費者來說其實很有感,而這正是MG打的如意算盤,以單一攻頂的配備編成,搭配不到90萬元的「國產CUV」等級售價,將產品本身C/P值拉抬至最高點,但買車可不是光看這點,開起來好不好?坐起來舒不舒服?甚至實用度、經濟性、後勤保養都是重點。

 

在本次評比過程中,HS確實通過試車組的嚴苛考驗,尤其在動力平順度、底盤舒適性讓人心生好感,當然更不用說那傲視同級的滿滿配備,以及視覺上看得到的高級鋪陳,然而不容忽視的是,MG品牌在台仍處於起步階段,即便有中華汽車做為後盾,但包含服務據點、後勤庫存、產品口碑等都需要時間累積,以現況來看,目前全台共有9個MG據點,預計2024年將擴充到30個,未來能否如期拓展,還是得靠實際銷量來支持。

 

Kuga身為市場上的銷售常勝軍,車輛本質絕對是一大主因,比起競品多一些的運動基因,搭配豐富完善的主被動安全配備,雖然裡裡外外沒有太多花俏元素,但基本上該有的科技配備一樣不缺,編成上更有入門、中堅、高階三款設定,全面滿足本次評比鎖定的90∼110萬元客層,另外也別忘了年初以來Ford持續祭出優惠方案,搭配高額零利率或端午、中秋、聖誕檔期促銷,的確為銷售帶來實質助益,而且更關鍵的是,Kuga主打的運動風很對當今消費者的口味,也難怪可以獲得較多買家青睞。

 

Tucson L的實質戰力相當堅強,前衛設計讓人刮目相看,動態調校更是訴求全面,坦白說三車之中Tucson L最走在時代尖端,只是目前僅有兩款編成設定,入門價格又逼近百萬元關卡,加上原廠缺料問題影響產能,上市近一年來始終未有大放異彩的掛牌數量,但回歸車輛本身而言,Tucson L絕對有實力讓更多人傾心,未來若能比照對手推出90萬元級距的入門款,相信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預算型買家不妨可再觀察看看。

 

基本上HS的產品成熟度已獲得驗證,但跑格外在搭上溫文動態,與Kuga訴求的運動、Tucson L講究的均衡很不一樣,或許這也是拓展客群的一種方式,但接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積極導入更多車款強化知名度,並做好品管建立口碑更是當務之急。至於對消費者來說,市場上能出現如此高C/P值的車款絕對是好事,不僅能為市場帶來衝擊,也讓彼此競爭更加激烈,正所謂沒有絕對的好車,選部自己喜歡的、合用的才實在,相信看過本篇評比測試,您也會有心中所屬的No.1。

▲HS端出滿滿牛肉來吸引消費者上門,高性價比的確對Kuga、Tucson L帶來壓力,但這三款車其實各有所長,建議買家先確立自身需求,會更容易找出最合適的車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