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定偎這過 嚨無來加油

不誇大 不作假 講真話 夠客觀

人生勝利組之200萬元入場券-Q3 40TFSI quattro vs. XC40 T5 R-Design vs. X1 sDrive 20i vs. GLA200

人生勝利組之200萬元入場券-Q3 40TFSI quattro vs. XC40 T5 R-Design vs. X1 sDrive 20i vs. GLA200

瀏覽人次:43127

人生勝利組之 200萬元入場券

Audi Q3 40TFSI quattro
Volvo XC40 T5 R-Design
BMW X1 sDrive 20i
Mercedes Benz  GLA200

在Audi Q3上市之後,歐系進口高級品牌的入門跨界車款可以說是終於到齊,如果你剛好正在物色這個級距,試車組先說聲恭喜,有幸加入人生勝利組非常值得開心。
 

不過話說回來,這張價值200萬元的入場券想必得來不易,下單之前,難免也會有些猶豫。但是沒關係,試車組在此幫忙好好分析,助你一路順風順水、繼續發光發亮,朝向更成功的道路邁進。

寫在文前

嚴格說來,本次評比級距中,只有Volvo XC40算得上全新,包括剛上市的Audi Q3、Mercedes Benz GLA以及堪稱老將的BMW X1,都是經過改朝換代的「舊車系、新款式」,因此就算馭車無數的試車組,一次面對四部也會有既熟悉、又陌生的曖昧感。這種感覺就好比準車主們,或多或少聽過一些開高級車的親戚朋友分享車經,也可能本身曾經有過親身駕馭的經驗,「認識,但不是很熟」,應該是對這些車款的最佳寫照。
 

沒錯吧,經試車組這麼一說,是不是也勾起一些記憶?若是模模糊糊也沒有關係,就讓試車組為各位好好複習。首先,在國內最新發表的Audi Q3,舊款車型於2011年發表,引進後在國內能見度頗高,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Q3與Q5這兩部車乃是整個品牌的當家主力,想當年,Audi家族無論品牌形象或車款實力,都堪與雙B平起平坐,事實上在國外市場也是如此,只不過由於「代理」因素,曾有一度車款引進節奏失衡,導致許多新車進不來,漸漸地也讓熱度降低。如今品牌重整旗鼓,從A8科技旗艦以降,各級房車、旅行車乃至於掀背車陸續到位,而現在市場上最重要的休旅車款,便由Q3系列挑起銷售重任,分別引進Sportback跑旅版,以及這次參加評比的正規SUV版,必需注意的是,第二代Q3早在2018年便已發表,Sportback跑旅版則是2019年推出的衍生車款。至於引進國內的等級與動力方面,Sportback跑旅版僅引進35TFSI單一動力,並區分一般版及S-Line版本,價格各為189及206萬元,Q3正規SUV版則區分1.5升的35TFSI,還有35TFSI Advanced兩種等級(180/191萬元),現階段頂級車型則是2.0升40TFSI quattro版,售價216萬元。
 

賓士家族的GLA則是在NGCC車款大軍助力之下,成功塑造出品牌新氣象,年輕化是一系列車款最大特色,不受傳統包袱限制也是一大賣點,舊款GLA在此基礎下於2013年推出,跨界風濃厚,具有加高底盤類掀背車的個性化形象,如今新款上市,風格也隨之轉變,走回正規SUV路線之後,整體輪廓更具休旅風,也帶來些許家庭用車的形象。至於在等級規劃方面,動力選擇多元也是一大特色,包括1.3升引擎的GLA180,依配備不同就有標準及豪華兩種選擇,價格各為178及185萬元,本次參與評比的GLA200,同樣搭載13.升四缸引擎,但動力輸出調高,售價201萬元,再往上看則有GLA35及GLA45兩款AMG性能版,這兩部車搭載2.0升引擎,動力輸出各為306hp及421hp,售價高達272/337萬元。
 

BMW X1算是頗有故事性的車款,初代車型正式發表於2009年,當年所謂的跨界車還沒開始流行,X1傳承BMW重視運動性的基因(原廠代號E84),以後驅底盤搭配類Wagon風格,在那個以「房車」為尊的年代,並沒有受到太多重視,但無論如何,X1仍是跨界車款的先驅。然而從原廠車款代號逐漸由「E」系列大改進化為「F」系列之際,2015年X1進行徹頭徹尾的大改變(原廠代號F48),除了走向正規SUV的功能設定之外,底盤也加入以sDrive為名的「前驅」陣營,動力升級的高階型號,則是採用名為xDrive的四驅架構,但事實上仍是以前驅底盤為基礎。
 

直到今天,BMW的「G」系列車款已陸續推出,例如X3、X5車系都已改朝換代(G01與G05),即使2019年曾推出小改款,但X1依然停留於「F」世代,會因此而影響表現及競爭力嗎?試車組暫不表態,因為對正宗BMW車迷來說,酒越陳越香,新世代的轉變未必百分百符合味口,這方面,看過文後的各項比較便可瞧出端倪,至於參加評比的車型,由搭載2.0升引擎的sDrive 2.0i擔綱,售價209萬元。(另有1.5升引擎的sDrive 18i,售價185萬元)
 

最後來看XC40。這部車可說是完全新世代,沒經歷過其他對手的「轉型期」,誕生於休旅車當道的「現代」,從2018年發表以來,各項設計都是潮流下的產物,例如數位儀錶、觸控介面、智慧型手機連結功能、全景天窗,乃至於越來越重要並普及的主動安全科技,運用在XC40之上可說是渾然天成,沒有歷史包袱、也無須老車主習慣適應,便是這部車最大的利基,本次參賽車款則是車系中的頂級版—T5 R-design,搭載2.0升引擎、售價199萬元,其他兩款T4車型區分為Momentum及R-design,售價各為169.9及183萬元

▲雖然都是價位200萬元的同級車,但四個品牌各有特色,而且車款之間新舊分陳,是否會因此在各方面表現拉開差距?請看試車組的詳細比較。

配備空間

GLA

架構於NGCC平台的最新力作,GLA以跨界休旅的身分面對強勁對手的挑戰;而由於Mercedes-Benz近來強調年輕化與科技風格的車格設定,對於本身就是主打年輕購車族群的GLA來說,可是替產品競爭力加了不少分。圓滑的外型搭配運動感十足的造型設計,並可提供多樣化套件選擇的設計,都是能打造出個人化風格座駕的元素;此外電動尾門配置則是考量實用性的結果,若是能將全景玻璃天窗列為標配,會更為吸引人。
 

內裝則是以科技化搭配銀色飾板作為主架構,10.25吋數位儀錶與10.25吋MBUX系統的組合,再加上多款的顯示主題選擇,科技感十足的設計手法,確實相當對年輕族群的胃口;此外繽紛的氛圍燈配置,從車門、中控到出風口上都有,在夜間的閃爍方式「像極了夜店」,這也足以吸引乘客目光。至於在配備上,雖然給的不少,像是雙區恆溫空調、前方撞擊警示、緊急自動煞車輔助、後方橫向車流警示(附自動緊急煞車),然而也有不少提升車輛質感與科技化的配備得依靠選配,像是無線充電板、23P主動安全與駕駛輔助系統,前座通風 電熱椅等,總車價堆疊下來對消費者也是不少負擔,原廠在這方面若能再多釋放些許誠意將能更提升C/P值。
 

GLA架構於NGCC平台上,從圓潤的外觀會讓人對其車室空間抱有略顯不足的想法,然而原廠透過車室設計有效提升乘坐表現,坐進車室後除了腿部擁有餘裕外,頭部空間也尚屬充足,後座椅也提供前後滑移與椅背角度調整,可調整出十分舒適的坐姿。至於在置物空間上,也提供一定水準的機能性,包含平整化的底板、方正的置物空間、4/2/4分離後座椅背,則是GLA強調實用性的一面。

▲出風口配置有氛圍燈看得出原廠對GLA年輕化車格設定的訴求,且有多樣化色彩調整,相當吸引人。


▲圓潤化的外觀設計,搭配上肌肉感充沛的線條,強調跨界休旅的GLA可是NGCC的最新作品。


▲內裝設計與NGCC其他車款相同,都是新世代Mercedes-Benz家族化的設定,不過質感倒是有待加強。


▲18吋鋁圈樣式頗為特別,雖然是高扁平比的設定,但與GLA的車格可是相當搭配。


▲10.25吋數位儀錶可提供多項主題切換,且樣式差異頗大,絕對能滿足年輕族群對於新鮮事的胃口。


▲10.25吋MBUX系統的介面依然需要時間習慣,且啟用Apple CarPlay後未是滿版架構,這點倒是有待加強。


▲23P主動安全與駕駛輔助系統為選配,因此僅配置了傳統定速,建議購車時加價選配以提供足夠的車輛輔助。


▲雙前座電動座椅不稀奇,冷熱通風功能雖是選配,但面對台灣炎熱的夏日氣候可是相當好用的配備。


▲無線充電板同樣為選配,是否需要則就見仁見智了。


▲配置有換檔撥片的多功能方向盤尺寸適中,質感若能再加強會更加分。


▲全景天窗同樣為選配,對於後座視野開闊有相當的加分效果。


▲前座椅的包覆性與舒適度都有一定水準,調整面板一如所有賓士車款,位在門板上的設計很方便。


▲後座具備前後滑移與椅背角度可調,搭配尚屬充裕的車室空間,整體乘坐舒適度也有一定水準。


▲行李廂機能性表現也有一定水準,且配置有電動尾門,置 取物相當方便。


▲4/2/4後座椅背傾倒後,可提供充足的平整化底板,擺放長型物品可提供穩固的支撐性。

Q3

Audi Q3以SUV及跑旅化的Sportback雙車款搶攻年輕消費族群,應用科技化的內裝與配備,讓本車更顯未來感受。此次試駕的Q3 SUV雖是標準SUV車格,然而外觀可是以俐落且動感的方式呈現,此外車身突起的肌肉線條則與家族老大哥類似,顯示出傳承的意味。
 

當然,除了外觀設計強調年輕化,實用也是Audi相當注重的一項元素,因此配置了電動尾門、LED頭燈等都是消費者日常會使用到的配置,而在內裝方面則是以10.25吋數位儀錶搭配8吋MMI系統構築科技化的氛圍,原廠也配置了多彩氛圍燈,可依照喜好進行調整,夜間中的亮度相當引人注目。還有MMI系統也換上了新介面,不僅操控更為直覺,支援Apple CarPlay與Android Auto也是頗為方便,只不過連接孔全面換成USB-C規格,線材使用上可得多加留意。
 

Q3在主動安全與駕駛輔助配備上也頗有誠意,全速域ACC搭配車道偏移系統,在使用上能提供足夠的信賴感,且支援跟車至停的設計在塞車中也相當方便,另外還配置前方碰種警示與自動緊急煞車,在都會區行駛的防護性也有一定水準。
 

架構於MQB平台的Q3,前文提到由於原廠設計顧及實用性,因此在車室空間上也有不俗水準,以後座空間來說可提供充裕的腿、頭部空間,搭配可前後滑移與椅背可調的後座椅,也能調整出最佳的坐姿設定。至於前座則是倚靠著座椅造型搭配電調,提供足夠的支撐與舒適性,對於駕駛來說可是一大加分。而Q3的行李廂空間則以機能性為訴求,左右兩側的置物空間可用於放雜物,搭配上4/2/4分離設計的後座椅背及平整化的底板,說明了Audi不僅是強調科技化的車格設定,對應到日常用車需求也能給予足夠的機能性。

▲車身的肌肉線條讓有著俐落外觀的Q3,看起來運動風格更為濃厚。


▲雖然已經配置到18吋鋁圈,但高扁平比的圈胎設定,與Q3似乎有些不搭嘎,若能換上20吋規格,整體氣勢會更為顯著。


▲10.25吋數位儀錶可切換不同顯示模式,資訊豐富度與解析度在同場中都是頗為亮眼的表現。


▲採新世代家族化外觀設計的Q3,大型水箱護罩搭配線條多元的鈑件與頭燈造型,未來感相當明顯,也是本車的一大特色。


▲科技化的內裝氛圍乃是由數位儀錶及MMI系統所構成,而實際使用上也頗為直覺。


▲試駕車為高階版本,因此配置了S line套件,除了方向盤造型略有變化外,專屬銘牌也是凸顯身分的重要元素。


▲專屬銀色飾板是Q3相當特別的設計,讓採用塑料材質的Q3提升不少質感。


▲8吋MMI採用新介面,觸控回饋的感受與簡潔的畫面設定,在使用上可是相當直覺。


▲後座出風口、12V與USB-C充電座,都讓後座乘客的舒適度提升不少。


▲前座椅透過造型及材質運用,提供足夠的支撐性與舒適度,若是能針對椅面長度進行調整,會更為加分。


▲可前後滑移及角度調整的椅背,再搭配上充裕的車室空間,可給予足夠的乘坐舒適度。


▲行李廂設計以機能為訴求,因此左右兩側配置了大型置物空間,輪拱的空間也是儘量用到極限。


▲後座椅背傾倒後可提供高度平整化的底板,搭配上機能性足夠的空間,置物性可是一大特色。

X1

推出已有一段時間的X1,以產品力來說可以看出世代差別,只不過BMW的最大特色在於不易過時的設計功力,對面新推出的強勁對手依然有一定的競爭力。從內外觀的設計來看,乃是以經典的家族風格所打造,搭配上濃厚的運動化元素,呈現出與眾不同的造型。本次試駕的車型為高階的sDrive 20i版本,在配備上也不顯落後,像是LED頭燈、電動尾門與全景天窗都是標配,看得出原廠的誠意。
 

而在車內則是擁有以駕駛為導向的中控架構,對於注重運動化的車主來說頗具吸引力,特別的是配置了M款方向盤,造型相對於一般版本更為俐落,此外亦配置有換檔撥片,更加提升X1的熱血程度。另一方面,尺寸達10.25吋的iDrive系統,可是採用最新的介面,並支援無線CarPlay,但可惜的是並未配置無線充電板,否則實用性會更為提升。不過X1的安全系統與同場對手相較之下,就顯得有些過時了,僅配置定速系統、前方碰種警示、AEB及車道偏離警示等,的確有著不少進步空間,這或許得等到下一代X1才會有全面性的進化。
 

而身為BMW家族中最小的SUV車型,X1在空間表現上也不顯侷促,由於BMW強調運動化風格,前座不僅擁有優異的乘坐表現,可調式的腰靠與椅面延伸,可輕易調整出符合需求的坐姿;另外後座也可進行前後滑移與椅背調整,搭配尚屬充裕的空間表現,保有一定的舒適性,只不過底板中央的突起較明顯,多人乘坐時中間的乘客會有些卡卡。行李廂置物機能則是中規中矩,以4/2/4的椅背設計搭配方正且隱藏的置物空間,也有不俗的機能性,且椅背收折後的底板相當平整,擺放長型物品的穩定性會更加提升。

▲強調駕駛導向的中控設計,對於訴求運動化風格的駕駛來說具備不小吸引力。

▲X1的外型雖已有年紀,但與同場對手相較下依然不顯老態,再搭配外觀套件設計可是相當吸睛。


▲M款方向盤具備換檔撥片,俐落的造型設計獲得試車組青睞。


▲全景天窗為標配,對於視野開闊與後座採光有著顯著加分。


▲18吋鋁圈設計與車身相當搭配,如果再加大尺寸至19或20吋,外觀氣勢將會更為懾人。


▲後座配置出風口與USB-C充電座,使用上可得注意線材的支援性。


▲儀錶雖不是全數位樣式,但辨識度優異,下方則有簡易行車資訊顯示。


▲X1也配置有氛圍燈,配置於門板上的設計也是相當特別。


▲iDrive旋鈕的操作相當便利,搭配快捷鍵能很快上手。


▲10.25吋iDrive採用最新介面,可搭配APP進行遠端控制,並支援無線CarPlay,是相當亮眼的配置。


▲前座椅的包覆性與舒適度不俗,搭配可調整的腰靠與椅面,可提供駕駛優異的乘坐性。


▲後座可前後滑移與椅背角度可調,且乘坐空間不小,也有一定的舒適度。


▲行李廂設計中規中矩,有方正的空間搭配電動尾門,置物機能優異。


▲後座傾倒後可換得寬廣的置物空間,4/2/4分離設計可兼顧乘載與置物的平衡性。

XC40

以XC40的車格來說,應是屬CUV範疇的產品定位,但由於Volvo在中小型豪華SUV級距並未有專屬SUV產品來對抗其他對手,因此XC40可是肩負著力抗歐系CUV、SUV的雙重身分;這可從其兼顧個性化與實用性的內外觀與車身尺碼中可看出,外觀採用Volvo家族風格,但尾燈設計使其有年輕化的氛圍,內裝也同樣為家族樣式,但飾板的配置也呈現出相當獨特的設計。
 

此次試駕的XC40為頂規版T5 R-Design車型,因此在外觀上也添加了不少運動元素,像是專屬外觀套件、同場最大的19吋鋁圈等,內裝也配置有門檻、踏板組、Nappa真皮座椅、頂蓬等,有效提升車內質感;另外,身為XC40頂規車型,配備上自然也不落人後,像是LED頭燈、電動尾門與全景天窗都是頗吸睛的設定,此外亦有12.3吋全數位儀錶、9吋Sensus系統、無線充電板與雙區恆溫空調,強調科技化設定。不過XC40最強之處在於主動安全及駕駛輔助系統上,不僅擁有豐富的選項,成熟度極高的Pilot Assist 2則是深得試車組青睞,其加減速與車道維持的成熟度皆是有目共睹。
 

話雖如此,XC40可是兼顧SUV與CUV優點的車款,在車室空間表現上自然具有不少優勢,以後座空間來說實際坐入並不會感到擁擠,然而過於突出的中央底板,若是有第三人乘坐則會有較不適的乘坐感;另外後座椅背角度較直的設定,對於乘坐舒適也有影響。不過XC40的行李廂置物機能反倒其另一項優勢,不僅擁有充足的空間,方正的設計在置物上具備更有效的利用,搭配上感應式電動尾門,使用起來相當便利。

▲XC40的主動安全與駕駛輔助系統為全場最豐富,這可是Volvo近年來的車款最大優勢。


▲兼顧SUV實用與CUV個性的外觀設計,讓XC40擁有相當特別的外觀。


▲內裝設計採用Volvo新世代家族風格,但加入了年輕化的元素,頗為特別。


▲19吋鋁圈的造型與XC40相當搭配,也能創造出運動化的視覺感受。


▲全景天窗的配置對於採光可是相當有用,尤其XC40內裝為黑色,透過採光更能凸顯質感。


▲12.3吋全數位儀錶與9吋Sensus是XC40內裝重點元素,不僅擁有直覺的操作,也能大幅提升科技風格。


▲harman/kardon音響的配置,也是XC40一大特色,至於音質就看個人喜好囉。


▲無線充電板的設計頗具巧思,但大螢幕手機放置會有些卡卡,得多加注意。


▲前座椅設計強調包覆性,並可透過椅面延長提升支撐性,相當特別。


▲XC40後座無法前後滑移與椅背角度調整,略直的椅背角度設定,對於舒適度略有影響。


▲行李廂的機能設定未因為車室而有影響,搭配電動尾門可提供優異的置物便利性。


▲XC40後座椅背雖是6/4分離設定,但雪橇孔的設計對於長型物品的放置並未有過多影響。

加速性能

GLA

國內引進的GLA目前共有四種動力選項,若撇開高性能設定的35 AMG、45 S AMG不論,就剩下1.3升四缸渦輪引擎的180、200可選,相較於同場其他三部車皆搭載2.0升渦輪引擎,本次評比的GLA 200的確在規格數據上稍顯弱勢,但其實回歸效率面來看,小排量設定下的163hp/25.5kgm輸出已屬不俗,搭配引擎本體輕量化、FF驅動配置,1485kg車重比同場的Q3、XC40輕上不少,此外這套動力世代極新,搭配的七速自手排變速箱有著更柔順、聰明的作動表現,因此實際上開起來超乎預期,不僅具備輕快順暢的加速感,精緻度也有一定水準,對應一般日常用車所需絕對沒問題,只是若以進階角度檢視,性能面就相對沒有那麼著重,全油門衝刺時的猛勁稍顯平淡了些,Sport模式下的換檔表現也沒有特別激進,而經P-Box實測,0∼100km/h加速耗時9.16秒,相對於同場競品七秒後半的成績有明顯落差,由此不難發現GLA 200動力設定較偏向務實,加上小排量引擎低稅賦、14.8km/L平均油耗(能源局數據)等特色,相信對精打細算型買家會較具吸引力。

▲GLA 200動力調校偏向務實,精緻度、順暢性皆有水準上演出。


▲1.3升四缸渦輪引擎為同場排氣量最小者,以效率面來看163hp最大馬力已屬不俗,並可帶來14.8km/L平均油耗。

Q3

Q3目前在國內共提供兩種動力,分別是1.5升渦輪的35 TFSI以及2.0升渦輪的40 TFSI,兩者除了排氣量、最大輸出不同外,也有FF、AWD驅動上的差異,此回參與評比的是頂規編成的40 TFSI quattro,最大輸出達190hp/32.6kgm,相對於150hp/25.5kgm的35 TFSI充沛不少,這也實際反映在駕駛感受上,尤其在急加速或爬坡等狀態下,40 TFSI無需大幅拉高轉速就能激發充足的引擎出力,相對提升了感官上的精緻氛圍,此外面對走走停停的都會行車環境,傳動系統與動力間搭配頗為出色,除了帶來線性的油門反應外,輸出也明顯以柔順為主要原則。至於在性能表現方面,S檔、Dynamic模式下的輸出反應雖沒有大幅轉性,但全油門衝刺時的激進表現仍符合期待,且經P-Box實測百公里加速跑出同場最速的7.61秒成績,對照quattro四驅配置下的1676kg車重,可見動力傳輸效率相當不俗。整體而言,Q3 40 TFSI在性能與質感間取得一個不錯的平衡點,日常代步夠順,熱血時也不會太衝,加上速度實力有發揮出來,對應到同場最高的216萬元售價,可算是物有所值。

▲Q3 40 TFSI在動力方面頗具優勢,百公里加速跑出全場最快的7.61秒。

▲40 TFSI的2.0升四缸渦輪引擎堪稱VAG招牌,與七速自手排變速箱有著出色搭配。

X1
同場四款車之中,X1的產品世代相對舊了一些,2019年導入的小改款車型取消原有的柴油動力選項,以18i(1.5升三缸)、20i(2.0升四缸)兩款汽油渦輪動力迎戰市場對手,並一律採取前輪驅動配置,整體設定與GLA的都會休旅定位較為相似,而單就帳面數據來看,此回參與評比的20i車型最大輸出192hp/28.6kgm,相較於同樣搭載2.0T動力的Q3、XC40並未顯得特別出色,但憑著B48引擎與7速雙離合器變速箱成熟的調校所賜,舉凡效率、性能甚至是感官層面都有精彩演出,除了一般行駛狀態下的順暢度出色,加速感受輕快帶勁,能充分滿足大眾用車所需外,Sport模式下的運動性也相對同場競品突出,全油門衝刺時更帶有濃厚的BMW色彩,而經P-Box實測加速,0∼100km/h恰好跑進七秒尾,一氣呵成的起跑動態、不到1.5公噸的車重都是關鍵,加上還有14.9km/L平均油耗(能源局數據),不難看出訴求頗為全面,在同場四部車之中,堪稱最允文允武的代表。

▲X1 sDrive20i的動力表現允文允武,均衡性是一大引人入勝之處。

▲2.0升四缸渦輪引擎與7速自手變速箱的搭配在UKL前驅車系上廣泛運用,192hp輸出驅動不到1.5公噸車重顯得游刃有餘。

XC40
近年來Volvo在動力層面下了不少功夫,新世代車款多有亮眼的輸出表現,而在XC40上,目前國內共引進T4、T5兩款動力,皆搭載2.0升直列四缸渦輪引擎,差別在於最大馬力相差62hp,且T4為FF、T5為AWD驅動配置。以此回評比的T5車型來說,252hp/35.7kgm最大輸出位居同場四部車之冠,實際上開起來的感覺也頗為帶勁,各種行車模式下都帶有相對活潑的動力反應,然而或許是受到同場最高的1712kg車重影響,加上試車當天為34℃豔陽天,短距離衝刺並未若預期中亮眼,經過多趟實測0∼100km/h加速普遍落在七秒尾,對照原廠公佈的六秒台成績有些落差,只不過回到實際用車角度來看,這套動力所營造的駕馭氛圍其實頗為出色,一般行駛狀態下順暢好開,在加大油門開度激發動力時,包含引擎聲浪、變速箱作動都明顯經過修飾,整體質感符合該級距應有水準,加上兩百萬元有找的建議售價,相對出色的動力C/P值著實引人入勝。

▲XC40 T5的動力驅策頗為帶勁,輸出質感也能同時兼顧。


▲T5動力搭載2.0升直列四缸渦輪引擎,擁有高人一等的252hp/35.7kgm最大輸出。

底盤操控
GLA
新一代GLA體型增長不少,主要是車身加高,表面上看起來對於操控性產生威脅,但隨著平台演化、技術更新,這回GLA可說突破高重心的障礙,帶來較過往更優異的操控性與行路表現,甚至與同場同為前輪驅動的X1、XC40相比下,GLA的底盤整體表現更加均衡。
 

試車組曾接觸過搭載標準型懸吊的GLA 200,發現行路品質可圈可點,除了碎震處理得宜外,在底盤隔音處理上也很有一套;此外在山路上疾馳,就算沒有運動懸吊加持,在連續過彎下也沒有軟腳的情形,車身側傾與轉向不足都在合理且容易掌握的範圍內,簡言之就是一輛安全、聽話的SUV。而這次的試駕車更選配可變阻尼電子懸吊,在Comfort模式下阻尼硬度與標準型懸吊大同小異,維持柔韌的特質,懸吊行程也不算長,因此行經起伏地形時,車身不會隨之劇烈的上下晃動,乘客坐得放心,駕駛者本身也能更精準地掌控車輛。
 

而將DYNAMIC SELEST切至Sport模式後,電子避震阻尼倒是沒有一轉眼就變了個人似的,其實還是以舒適為主,原本預期的彈跳感並沒有出現;然而轉進山路後,狠狠地拐過幾個彎就察覺懸吊支撐性變得更強韌,雖然採用前輪驅動設計使得轉向不足無可避免,但是與地表廝殺過程裡可見到懸吊妥善地支撐住車體,讓行路軌跡始終保持在預想路線上。此外,GLA重心固然加高了,但因為底盤造詣提升,反而貼地性比過往出色,包含急煞、急加速瞬間車輛的動態平衡性都讓人很有信心。

▲新一代GLA長大成標準SUV後,操控性反而更上層樓,這就是新世代的魅力。

▲GLA的懸吊設定優異,不僅行路性佳,也有效抑制過彎側傾,沒有明顯的晃動感。

Q3
與GLA同屬新世代產品的大改款Q3,的確在底盤操控上展現出過人態勢,尤其本次派出的車款為最頂級的40 TFSI quattro S line,除了配備運動化懸吊外,更有獨家quattro智慧型全時四驅系統,只要跑一趟山路就能明白它的過人之處。
 

事實上無論前驅還是四驅,Audi的底盤調校一向穩紮穩打、平穩貼地,就算是高底盤的Q3也不脫這原則。試駕車採用的跑車懸吊,路感回饋很有Q度,在一般路上下並不會產生不適,就算行經狀況比較差的路面也還是保有不俗的吸震性,調校上十分到位。轉進山路後逐漸加快車速,越是激烈的操駕就越能感受四驅系統的優勢,尤其這次試車剛好碰上夏季盛行的午後雷陣雨,可發現到Q3 40 TFSI quattro在濕地下的殺彎速度,跟其他同場競爭者在乾地下的速度相當,在濕滑路況下依然讓我們膽敢關閉ESC,使勁全力朝彎中邁去,並在出彎後大腳油門,不太會感受到濕滑路面對抓地力造成影響,而是面不改色地繼續攻彎,此等循跡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整體來說,這次派出最高規的Q3 40 TFSI quattro在底盤表現上最受試車組賞識,論舒適性它不顛簸也不過度彈跳,平穩性極佳;論操控在濕地下的抓地力出色,乾地就更不遑多讓,連帶使其轉向、煞車的操控感也給人充分信賴,當然我們也不禁好奇,如果今天參戰的是前驅版且未配置跑車懸吊的Q3,是否也不會有太大差異呢?

▲雖然這次派出的Q3獨家配置四驅底盤,本身就佔有絕對優勢,但平心而論,新一代Q3的操控穩定性與舒適感都是一時之選。


▲平穩貼地一向是Audi的特色,新一代Q3也是如此,一切不出所料。

X1
BMW向來在操控上具有優勢,不過X1採用前驅底盤,且產品世代相對較舊,依然能保有優勢嗎?上路後的第一感受是車身重心的確較低,雖然X1進入第二代後成為不折不扣的標準SUV,但是並沒有高高在上的坐姿,加上BMW一貫以駕駛者為導向的介面安排,依然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開快些。試駕的X1 sDrive20i為車系最高規格,不過沒有配置M款套件,標準型懸吊調校偏舒適取向,但不失韌度,也就是歐洲車一貫的調性,此外懸吊行程也不短,確保經過爛路時能有最佳的緩衝效果,萬一遇到輕度越野地形,也有較佳的適地能力。
 

在一般路況下,其實不難感受到X1輕快活潑的操控感,有別於Q3與GLA的沉穩,X1還是給人較好動的感受,然而當進入山區激烈駕駛之後,動態表現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在此情況下,X1的轉向不足便顯明顯,在前驅架構下,有此結果誠屬意料之事,然而關鍵在於X1高速下會有較多不安穩的底盤跳動,伴隨著轉向不足會讓人心態轉趨保守。另外前述的長行程懸吊也會在連續彎道中造成較大的車身往復側傾,整體駕馭的安定感略輸德系對手一籌,因此試車組認為X1的整體操控表現並不如Q3與GLA。

▲X1的轉向不足特性比GLA明顯,加上底盤有較多不安定的彈跳,因此山路操控性並未占上風。


▲偏低的駕駛重心有著較接近房車的操控感,且一般道路下回饋出的Q韌懸吊反應依然讓人產生好感。

XC40
Volvo的形象向來以安全著稱,因此XC40產品本身的運動性並不濃郁,不過試駕車為T5 R-Design車型,在R-Design套件加持下不僅使外觀增色不少,也配置專屬跑車化懸吊,是否因此讓它的操控脫胎換骨呢?
 

XC40的駕駛重心相當高,給人充分駕馭SUV的開闊感,在跑車化懸吊調校下,在一般平坦的道路上倒是相當平穩舒適,偶爾遇到的小坑洞也是很乾脆地就把震動處理掉了。但如果道路品質再差一些,跑車化懸吊的回彈衝擊力道就會增強,也就是底盤彈跳變得明顯,因此有一種明明開著一輛舒適型高底盤SUV,卻不時有硬朗回饋的不協調感產生,換言之,XC40 T5 R-Design是一輛很挑柏油品質的車。
 

而在操控表現上,跑車化懸吊固然增加XC40的彎道穩定性,但先天上這具前驅底盤轉向不足的特性就相當明顯,尤其T5動力扭力強勁,且伴隨不算輕微的渦輪遲滯,因此出彎時加速便容易產生推頭,就算油門控制得再好,也不易做到一氣呵成的出彎速度。同樣的,山路中直線可以盡情油門全開,入彎前的減速動作就會發現車身擺盪的程度比較明顯,車身動態的穩定感與線性感略遜一籌,這代表它並不適合過份劇烈的方式操駕。不過試車組仍得強調XC40的受控感已經比過去的Volvo要進步許多,只是這回面對新世代的德系對手仍然力有未逮。

▲XC40的轉向不足較為明顯,進而影響山路攻彎速度,不過相較於舊世代Volvo已有長足的進步。


▲R-Design版本採用跑車懸吊設定,路感回饋的確清晰幾分,但遇到大坑洞難免產生不適。

總結報告

看完這一大篇洋洋灑灑的評比說明,人生勝利組的組員們,是否能像試車組一樣頭腦清晰、條理分明?若是越看越迷糊,就讓試車組以大方向、大原則,進行最後補充說明。

 

首先,「買雙B」肯定是錯不了的選擇,不只普世價值認定,在各項主、客觀表現上,雙B確實有其魅力與競爭力。例如GLA,事實上是四部車中的最新世代,經過一整個賓士家族的審美轟炸,圓潤且流線的設計登上主流,就算酷愛方正線條的試車組,終於也開始一步步認同、接受並欣賞,更遑論它的動力選擇多元、配備琳瑯滿目,唯一的「缺點」就是身價高貴,配備選好選滿的代價不低,但其實只要仔細思考,在勝利組的視界裡,凡人認定的缺點反而是優點,花錢買車不只是財力證明,也是能力的另一種象徵。至於BMW X1,同樣享有品牌光環,與賓士不同的是,BMW傳承的是運動基因,在高級車的領域裡,性能及操控不做他想,買BMW甚至是行家的品味,而從評比內容可以看出,以駕駛為導向的設計仍是X1的傳承,特別適合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派,當然,先決條件是你不在意主動式科技配備的不齊全,這是舊世代車款面對新世代競爭的宿命!

 

另外兩部則是雙B以外的優選,話說一體總有兩面,Audi與Volvo在品牌價值上雖居弱勢,但獨特性可就佔了上風,在勝利組眼中,不流於俗也是襯托身份的好方法,更何況抱持打死不買雙B的低調原則也大有人在,因此面對競爭,並沒有未戰先敗的問題。再說產品本質,試車組也能認同Q3及XC40並沒有明顯缺點,反而還具有優勢條件,舉例來說,XC40的安全形象勞不可破,主動式科技配備齊全,還有半自動駕駛的信賴感,漂亮外型、北歐風格內裝,這些都是值得稱讚的地方,開這部車能為整體形象加分,這一點相信沒人會否認。至於Q3,試車組認為這是部遲來的好車,外型帥氣、內裝質感與設計一流,動力亦是水準以上,外加招牌Quattro四驅系統帶來的優秀操控實力,試車組甚至覺得,Q3是評比中唯一具有樂趣、值得玩味的選擇,剩下需要考慮的,就看勝利組員們自己認定,「玩與樂」在人生中的佔比有幾多?

▲高級車世界彷彿藍白對抗,「雙B」與「非雙B」各成一隊,彼此之間存在的競爭不只有產品實力,具有附加價值的形象打造,或許才是最為艱難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