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定偎這過 嚨無來加油

不誇大 不作假 講真話 夠客觀

扭力樑等於表現差?  談談你該知道的另一面

扭力樑等於表現差? 談談你該知道的另一面

瀏覽人次:26202

扭力樑等於表現差?
談談你該知道的另一面

文/陳宗懋2019/02/25

近期車壇最夯的話題莫過於藉第四代Focus上市造成的「扭力樑之亂」,雖然先前已有部份媒體針對其發表看法,但顯然還是有相當多人不服氣,所以試車組也來表態一番。以下文章內容將站在中立角度,藉由簡單的原理介紹,再輔以實際案例說明,讓大家知道其實無需未審先判,畢竟「真正」的答案目前可還未皆曉。

重點整理

●規格強≠表現佳
●調校水平凌駕一切
●親自試駕才是正解

「真正」的獨立懸吊其實很少見

其實不少人對扭力樑存有構造簡單、低階車款專用等既定印象,甚至認為這類懸吊型式只是車廠用來降低成本的手段。的確,畢竟觀察現今車壇可發現不少車款低階編成的後懸吊都採用扭力樑,高階則以多連桿等獨立型式配置,如現行第四代A-Class、第七代Golf,甚至在國產版圖也有Elantra屬於這種設定。不過讓許多人萌生扭力樑的舒適及操控表現較差的認知,多是受到扭力樑的結構會造成左右車輪互相干擾所影響,但試車組藉此必需提點一個事實,現今車壇「真正」獨立的懸吊結構其實相當少見,就連傳統認知的多連桿、雙A臂等也不是完全獨立,箇中關鍵在於「防傾桿」的有無。


圖中紅色部件即防傾桿,由此明顯可見當某一側車輪輾壓不平處時,另一側車輪動態也將受到影響。※圖片來源:維基百科「Anti-roll bar」。

從上圖得知防傾桿的安裝位置後,便可了解當其中一側車輪壓過路面突起時,另一側的懸吊也會多少受到影響,所以說在現今未配置防傾桿的車輛佔少數的情況下,「真正」的獨立懸吊可是相當少見。

看到這裡一定會有人覺得試車組在強詞奪理,即便獨立懸吊左右兩側車輪的運動仍會受到防傾桿牽制,但這股牽制傾向肯定不像扭力樑那般直接,而這裡試車組要來突破盲點告訴你,獨立懸吊或扭力樑之間的這股牽制力道究竟誰多誰少?答案是不一定!

扭力樑懸吊中間的這根橫樑,它是可以形變的,其剛性並沒有強到無可憾動(也沒有車廠會這樣設計,同理,獨立懸吊的防傾桿也不是愈粗愈好),再者,細看扭力樑懸吊的結構便能發現,中央這根橫樑至前方支點的距離,要比支點至車輪小得多,所以透過簡單的力矩即可得知,除非它的剛性強到逆天(前面已提及這不可能),否則這根橫樑的主要作用為支撐起整體懸吊結構的基礎幾何,並非抗扭,所以試車組才會強調現今車壇少有真正的獨立懸吊。


其實受限力矩及設計剛性等因素,扭力樑結構中間的這根橫樑並非不可形變,至於與獨立懸吊相較下這股牽制力道誰大誰小?答案仍是不一定。※圖片來源:motor-car.net。

車廠用扭力樑的盤算

既然扭力樑與多連桿等泛獨立懸吊對於左右車輪間的牽制趨勢沒有一定,那為何某些車廠要在高規編成上捨棄扭力樑?甚至Google一下也能得知各自型式的優缺點呢?其實關鍵在於「調校」這檔事。

這裡試車組要帶來「調校水平」的重要概念,其實大家應該不難想像扭力樑懸吊的可動節點較少,某種程度可視做可供調整的參數較少,若要獲得比較完美的調校,工程團隊勢必面臨只能利用少量變數的情況下達成,難度其實沒有想像中簡單(但絕不是調不出來),反觀對於多連桿等泛稱獨立式的懸吊而言,比較容易達成兼顧操控與舒適的目標(雖然調校門檻也比較高,畢竟要平衡更多參數)。

看到這裡,相信已不難理解扭力樑與泛獨立懸吊間沒有一定孰優孰劣,完全取決於調校水平,且這無關乎車體大小、車重多寡,甚至底盤高低等。舉個簡單的例子,據試車組先前經驗,現行第四代RAV4無論操控或行路質感均不及3008(第五代車型預料將大幅精進,注意兩世代即便懸吊型式相同,整體表現也可能差異甚大),所以並不是後軸採用獨立懸吊就是品質保證,扭力樑的先天缺點也不是不能克服,只是車廠調得好不好,或更精確的說,車廠欲賦予這輛車什麼樣的性格,將會在規格面及最終調校方向反映。


要說扭力樑沒操控、舒適性差前,可以先試試PSA集團旗下車款,法國人堪稱是現階段最會調扭力樑的民族,不論小型掀背、中型SUV等亦同,相信也很少人看到法國車底盤表現欠佳的評價。

調校水平才是箇中奧秘

了解調校水平才是決定一切的觀念後,最後回歸Focus本身。第四代車型確實在歐陸及中國市場高規編成後軸用上多連桿懸吊,但即便是同一輛車,也不能證明台灣這套扭力樑就調得比海外市場多連桿來得差,除了我們無法進一步實測,就算至海外試駕亦沒有任何意義,因不論高階編成是否採用多連桿,根本不可能有車廠把高階編成的懸吊調得遜於低階編成。不過,福特六和將於明日(2/26)假台中麗寶賽道舉辦五門ST-Line試駕活動,據了解德國原廠動態工程主管也會蒞臨現場,屆時試車組將把握機會釐清這類疑問,再來納入報導供讀者酌參。(※更新:連結報導請按此。)


這輛比賽中的RS3 LMS賽車相信沒人會說它的操控差,而即便它的後軸是多連桿型式,激烈過彎依然會舉腳,這便是調校出來的結果,所以舉腳與否跟操控好壞也無關聯。※圖片來源:tcr-series.com。

總結

其實試車組想藉這篇文章傳達的是,車輛的規格可以當做參考,但絕不能以其論定高下,畢竟「試車」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為了驗證整體表現是否與心中預期相符,所以下次在看到類似的情節時先別急著上網砲轟,若試過一回發現確有此事,再來批判也不遲。